心臟健康︱心電圖數值正常仍可能患心臟病? 醫生警告「心絞痛」嚴重恐猝死 5族群高危

醫生診症室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2024/06/20 18:49

最後更新: 10 小時前

分享:

分享:

心電圖數值正常仍可能患心臟病?醫生警告「心絞痛」嚴重恐猝死,5族群高危。

【心絞痛/心臟病/心肌梗塞/心臟缺氧/火燒心/胸悶/胸痛】做心臟檢查數值正常,並不代表心臟完全健康,在一種情況下,很可能是有隱性心臟病風險!有心臟科醫生警告,當「心絞痛」發作前,心電圖等檢查數值不會有異常;但一旦發作,就有機會迅速惡化為心肌梗塞或猝死,尤其5類人一定要當心。

最新影片:

台灣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在Facebook專頁「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」發文,表示有不少患者疑惑,為何做心電圖、X光片、抽血的檢驗顯示數值都正常,但仍被醫生判斷為「心絞痛」,甚至宣告患有心臟病。

對此,劉中平解釋,「心絞痛」是因心臟缺氧引發的疼痛,發作通常不會持續超過30分鐘,是暫時且陣發性的。所以,通常當患者求醫心臟科、或感到不適趕來急症室時,症狀已經消失;患者在沒發作或已經恢復沒有症狀時,心電圖不會有異常。另外,如果患者沒有嚴重到發生心肌梗塞的程度,抽血檢查的心臟酵素也不會上升;但這些都完全不代表患者的心臟沒有病灶,也不表示患者的不適症狀非心臟引發:

心絞痛是按照您的危險因素還有症狀來判定。

5類人高危

劉中平又明確指出,一旦發生心臟不舒服、有胸悶胸痛的症狀,很有可能就是心臟冠狀動脈有了病灶,導致心臟缺氧;這種不適就被統稱為「心絞痛」。有5類高危險群的患者要格外注意:

  • 吸煙者;
  • 年紀超過40歲的男性;
  • 高血壓人士;
  • 高血脂人士;
  • 高血糖人士。

劉中平強調,若被醫生懷疑是心絞痛,就需要做進一步的深入檢查。不可僅依賴心電圖和抽血檢查看似正常的結果,就輕忽了心臟的風險,否則後果嚴重:

一旦心絞痛發作,將直接變成心肌梗塞或是猝死,有時候搶救都來不及!

拆解心絞痛、火燒心分別

對於心絞痛,不少人會誤與胃酸倒流所引起「火燒心」混淆,因而輕視了問題嚴重性。心臟科專科醫生張志揚曾受訪指出,透過痛楚表現、位置、發病場景及時長4個因素,可辨清「心絞痛」與「火燒心」分別,以免延誤治療時機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張志揚醫生指,「心絞痛」專門指心臟病引起的痛楚,很多人會形容這感覺並非痛感,而是感覺被壓住,俗稱「翳住」,又或是心口「畀人鍊住」。一般發生在心口正中偏左,有時「翳住」的感覺可以延伸至頸、下巴、膊頭甚至手臂。至於胃酸倒流會造成的「火燒心」痛楚,張醫生形容感覺有如火燒灼熱,痛感會比較尖銳,「想像自己飲咗硫酸乸住火燒嘅感覺。」一般出現於心口中間食道位置。

此外,心絞痛是因心肌得不到足夠含氧血液,引起胸痛或不適。而心肌缺血缺氧,多出現於心跳加速情況,例如做運動時,因此張志揚醫生說:「所以我哋會問個病人,唔舒服嘅時候你做緊乜嘢?如果做緊運動,就可能係典型心絞痛。」而胃酸倒流引起的火燒心,往往是飯後或飯前出現,胃部分泌胃酸但括約肌無法緊密閉合,導致胃酸上湧至食道。另外也可能於睡眠時發生,因躺下後胃酸沒有地心吸力牽引,便向食道倒流。

至於兩者痛感的時長,張志揚醫生表示,心絞痛不會是突如其來劇痛,而是慢慢形成心口「翳住」的感覺,越來越痛苦,維持時間長可達15至20分鐘。胃酸倒流則往往來得急促,產生激烈的火燒心痛楚,由於食道灼痛,患者往往會馬上喝水,痛楚便會得到紓緩。

心絞痛 VS 心肌梗塞4不同

根據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資料指出,心絞痛與心肌梗塞同樣是常見的冠狀動脈心臟病,胸痛屬共通徵兆,以下綜合兩種心臟疾病4大不同:

 心絞痛心肌梗塞
原因
  • 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肌缺血
  • 冠狀動脈完全阻塞導致心肌壞死
症狀
  • 胸部疼痛帶壓迫感、血壓上升
  • 胸痛劇烈難以忍受、血壓下降
持續時間
  • 15分鐘以內
  • 持續30分鐘以上
舒緩方法
  • 安靜休息,胸痛狀況會得到改善。
  • 安靜休息,胸痛狀況也無法改善。

故建議當遇到胸痛不適,要立刻坐下休息;亦可以透過測量血壓高低去判斷自身狀況,選擇對應的急救方法。

相關文章:

心臟健康|心血管疾病年殺千萬人 專家分享護心6招

點擊圖片放大
+7
+6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